大学生“开学经济”引关注 盲目攀比“超钱”消费
2013-09-02 09:42 点击量:14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2日电(记者 阚枫) 又是一年开学季,“新生装备进万元时代”、“月生活费千元起步”、“谈不起的校园恋爱”……连日来,高涨的大学开销被家长和学生集体吐槽。然而,当盲目攀比的“超钱”消费风浸染到大学生群体,校园内的贫富差距隐忧也更加凸显。
开学消费:“交得起学费,买不起装备”
随着各大高校新生报到陆续开始,大学生的“开学经济”持续被媒体关注。近日,诸如“开学支出花掉父母四个月工资”“供不起大学学费,父母被儿子告上法庭”的报道,再度引发舆论追问:如今供一个大学生真的是“烧钱”?
一周之后,安徽女孩张琳将去上海一所大学报到,在父母装好的四个行李包中,网络流行的“新生三件套”一样没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张琳一年的学费是5000元,而这“三件套”就花了13000元。
“这些都不是‘高配’,我身边好几个同学甚至买了上万元的单反相机。”张琳说,自己并没有刻意要求父母买这些,但是如果别人都有,这些自然就成了必需品。
在大学新生和家长中,对于开学装备购置,张琳这种“大家都有”的消费动机典型。如今的大学校园里,从宿舍里的笔记本电脑到随身的平板电脑,从频繁更新换代的智能手机到动辄上万元的单反相机,种类繁多、价格昂贵的电子产品,因为“大家都有”而成为大学生心中的“必需品”。
为迎合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连日来,“大一晒装备”、“开学早武装”、“通知书换低价”……口号各异的电商开学季促销战已经打响。
在一家电商网站上挂出的“新生必备”清单中,大到山地自行车,小到女生床头的毛绒玩具都被列为大学新生“必备品”。在广东,一些商家甚至针对开学装备推出分期付款服务。
“交得起学费,买不起装备。”“一人开学,全家饥荒。”……网络上,家长对开学消费的逐年高涨怨声四起,然而,花费数万元迈过开学门槛后,家长们对大学生的“供养”其实才刚刚开始。
“每年没万把块闲钱,不要轻易恋爱”
为了倡导学生节俭、理性消费,今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致新生家长的信”中,给出大学生生活费“校方指导价”:每月600元最多不超过800—1000元。然而,消息一出却引发学生吐糟。
争议未止,新生报到之日,一则“大学期间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的标语又出现在该校的宣传栏上。前后两条新闻联系之后,学生们的抱怨顿时升级:“每月600元,还敢谈恋爱?”“温饱线上的恋爱,应该是真爱”……
与此同时,一份“大学生恋爱账本”在这个开学季疯传于网络,这份内容详细的大学恋爱消费清单,最终得出“大学生没万把块闲钱不要轻易恋爱”的结论。
如今的大学生每个月到底需要多少开销?中国人民大学大三学生陈磊给记者列举了自己的日常开销:三餐都在食堂每日需要20元,一个月吃饭消费最低600元,图书报刊200元,网费、通讯、日用品开销200元。“1000元是基本的生活学习开销,除了这些,和女朋友约会,和同学朋友外出郊游聚会,必要的休闲开销也不小。”
从大二开始恋爱的陈磊,在刚刚过去的七夕节,给女友买了一束玫瑰花,两人在一家港式餐厅吃了饭,这天陈磊共花了500元。陈磊向记者介绍,去年圣诞节他的一位同学为了给女友一个特殊的表白仪式,从布置场地到购买情侣戒指,共花5000多块钱。“我们不需要那种大场面,但是,恋爱中男生总是要多花钱的嘛。”陈磊笑称。
与男生的“恋爱消费”相比,首都师范大学大三女生沈晨告诉记者,女生每月消费多少,主要取决于逛街程度。沈晨说,除了餐饮和学习材料支出,衣服和化妆品渐渐成为支出中的大项,“不知不觉,一个月网购花的钱有时候都不止1000块”。
围绕上述争议的“大学生活费”,网络上,一份五千余人参与的“微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将大学生生活费月标准投在1000元以上的区间档。从采访和调查可以看出,“月生活费千元起步”已被大学生的普遍认同,而诸如恋爱、聚会、旅游、网购等项目也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是“必要开销”。
水涨船高还是攀比虚荣?校园贫富差距存隐忧
当然,大学生消费的逐年趋高,有着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等“水涨船高”的大背景。但是,如果购物追逐高档时尚,饭局应酬毫无节制,恋爱支出过度等现象普遍存在,校园里虚荣攀比的消费心理就必须引起警惕。
“大学生群体尚未经济独立,他们的理财能力尚未成熟,如果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无限制地去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甚至助长孩子的奢侈消费,极有可能让孩子养成不正常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是每个家庭的自由选择,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消费要区分合理与否,作为家长,有责任教育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富观,培养其节俭自立意识。
其实,在大学校园蔓延的“超钱”消费风还有更令人担忧的隐患。每年开学季,当社会关注“逐年攀高”的开学账本之际,新生大军中的贫困生群体却只能通过助学贷款开启自己的大学时代。同样进入校园,当部分学生的消费观越发“超钱”,校园里的贫富差距现象也更加明显。
今年7月22日、23日,中国青年报连续两天以“新校园分裂”为题刊发大篇幅文章分析讨论,10年来大学校园中贫富分化导致的“校园分裂”现象及其隐忧。文章中,一位毕业于本世纪初的年轻教师称,他们那时,“富一点的学生一个月400元钱生活费,穷一点的学生200—300元”,如今,前者是宝马开进校园,后者只是将200元提高到600元。
“社会性的贫富差距自然也会代际传递,投射到大学校园里,这是无法避免的客观现实,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财富观。”熊丙奇说,整个大学时代,不论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向孩子输入正确的财富观,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自卑,富裕家庭的孩子不炫富、不攀比,让自强自立成为他们心中共同的追求。(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