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短期合同抹掉13年工龄 雅培员工称公司设局坑人
2013-11-13 11:27 点击量:1279 来源:中工网——《劳动午报》
■工作13年后单位被并购
■员工换东家被抹掉工龄
■在新单位遭刁难到期被辞
■离职仅获3个月经济补偿
近日,制药业巨头美国雅培集团(以下简称“雅培”)前北京办事处主任邵莹向记者反映,2010年2月,雅培完成了对比利时苏威集团(以下简称“苏威”)制药业务的收购,而这两家外国药企在并购中为省去用工成本,用一纸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抹掉了自己13年的工龄。
随后,记者针对邵莹投诉的情况向雅培中国总部提出采访。但截至发稿前,雅培方面相关当事人暂无任何实质性回应。
如果时光能追回到3年以前,对邵莹来说,或许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宁愿放弃当时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拿着16个月的经济补偿金,然后离职。”邵莹对记者说,当时她绝不会想到3年后发生的事情。
3年过去了,邵莹却被雅培单方终止了劳动合同。自从1996年9月,她入职苏威,并在苏威工作13年半,苏威被雅培收购后,她又在雅培工作3年。最终,16载年华倾覆,她仅仅换来3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工作13年
所在企业突然被合并
1996年,来到苏威的前身利博福尼时,邵莹只有21岁。苏威的北京办公地点位于东城区建国门外新华保险大厦1405室,在这里,邵莹一路成长为北京办公室行政主管,分管行政、财务。连续工作满10年后,她与苏威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10年2月,邵莹已在苏威工作了13个年头,而雅培、苏威两家集团在此时完成了业务收购。2010年3月,新的劳动合同摆在邵莹和她的几十名同事面前:“乙方(指苏威员工)目前受聘于苏威上海有限公司,甲方(指雅培上海有限公司)向苏威收购其药品推广业务,乙方希望在收购交易交割完成后加入甲方。”合同结尾处还写到:“甲方不承认乙方在苏威的任何工作年限。双方亦特此同意。”
这份合同为期三年,从2010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邵莹回忆说,当时几十名苏威的老员工一起签订新劳动合同,而雅培没有给我们思考的时间,没有人考虑到“不承认在苏威的工作年限”意味着什么,在场的人如果想继续在雅培工作,必须在这份改签的合同上签字。
同时,雅培的员工手册中写到:“劳动合同期满,如公司和员工任何一方有意续签劳动合同,经协商一致双方可续签劳动合同”,邵莹回忆说,当时雅培方负责人将此条解释为,合同到期后,员工有续订合同的权利。事后才发现,这是一纸空文。当她签下这份3年期合同时,宣告她的原先无固定期劳动合同以及13年的“工龄”被抹去了。
签约新东家
劳动合同期限仅3年
两家企业兼并后,新华保险大厦办公室门口的牌子变成了“雅培公司”,邵莹以及包括前苏威中国老板在内的全体签约人员,都成为了雅培公司的员工。由于雅培总公司决定不在北京设行政主管,邵莹转入销售团队。
2011年4月,雅培北京办事处在新华保险大厦1405室旁边新租了一间办公室,而装修公司直到7月中旬都未能如期进场,公司每月白白浪费6万元租金。2011年7月,邵莹临危受命,担任雅培北京办事处行政主任,在她的组织下装修很快完成了。邵莹说,这三年间她身兼销售和行政工作,对雅培直接经济贡献还有许多。
可是兼并后,工作氛围和从前大不一样了。邵莹告诉记者,工作地在上海的雅培总部财务总监徐女士,指挥北京的市场准入总监监管北京办事处的工作。邵莹和苏威老员工都屡屡遭遇无端的刁难。由于工作任务严苛,不少员工陆续主动离职了,而有些员工则是被谈话后离职,原苏威上海总部的老板在合并后降了一级,在失落中不久就辞职了。到2012年底,曾经与邵莹并肩工作的几十名同事,已经几乎走光了。
合同被终止
才发觉是个圈套
2013年1月18日,雅培总部财务总监徐女士及人事人员在电话会中通知北京办事处主任邵莹,合同到期后公司不再续约。2月8日,公司人事经理任女士在回复邵莹的电子邮件中表示:不续约的理由是,“不需要专职的人负责北京办事处的行政工作,其工作内容可以重新分配。”公司表示,将按3年的劳动合同年限,支付给邵莹3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2013年2月9日,这天是农历的春节,是假日气氛最浓、工作气氛最淡的时候,而雅培总部正好把送达终止合同通知安排在这一天。在员工手册中自称“2012年、2011年中国最佳雇主”的雅培,这一刻在邵莹看来,只是编造了荒诞的谎言,吸引她落入了圈套。
在3年前改签劳动合同时,邵莹在苏威工作13年半,理应至少拿到13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可是邵莹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些。
邵莹说,这时她才发觉,这是个预先设好的骗局,而知情者只有雅培总公司的高层。当雅培收购苏威时,已经想好把苏威的老员工尽量辞退,雅培只是为了逃避巨额的经济补偿金,诱导员工改签了3年的短期合同。
“这3年中,雅培刚好借助我们完成了业务的过渡,也榨干了我们的油水。”邵莹说,当时我信任雅培,尽职的工作其实却只是帮它完成了交接。3年后,我38岁了,找工作比3年前失去了优势。雅培的这些手段或许只是想节省用工成本,但最终损耗掉的,却是我们宝贵的年华。(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