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季”找工作需要整容么?
2013-08-02 09:55 点击量:1529 来源:未知
导读:今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毕业生总数达到699万的历史新高,重压之下,不少学生为了求职选择了整容。那么,大学生是否真有必要去整容呢,这样对找工作有多大帮助,除了整容有没有别的途径呢?
就业压力大,大学生整容者数量激增
社会知名调查机构麦可思一份针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截至5月1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33.6%。
而每年的暑假期间,都会迎来学生整形的高峰期。来自协和医院的统计显示,目前整容大军中,大学生占了三成。在求职高峰期前,整形机构接待或接受预约的大学生数量为平时门诊的2至3倍,并以每年10-15%的幅度增长。
而来自天津某医院整形美容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今年来该医院进行整形手术的大学生已经超过了10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30%以上。天津甚至出现同宿舍四个女生为了找工作集体整形的事情。
在南京、上海等地的8所高校中,自己或身边同学做过整容的人数比率为32.67%;认为整容除了能带来满意的外表,还能增加就业筹码的人数比率为52%。
整容“学生军”里不乏男生,花费多得要上万
据了解,来做整形手术的大学生中除了女生外,也不乏一些男生的身影,其男女比例大概是2:8。
学生整容主要集中在眼部割双眼皮、隆鼻和下巴部位磨骨几个项目,价位在1000元到20000元不等。据了解,大学生整容花费基本是父母“报销”,父母不支持的则在生活费上“做文章”。
事实上,外貌歧视确实普遍存在
面对大学生需要靠整形来谋得职位的现象,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矢口否认会“以貌取人”,但也有不少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士坦言,除学历和经验,外表也是择才的直接标准。
“初次见面,用人单位不可能对应聘者很了解,学历、经验和外表自然就成为择才最直接的标准。如果应聘者在硬件上不分伯仲,外表强的人胜算肯定更大。”某外资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的赵女士说,虽然以貌取人不可取,但长相好的人在找工作时肯定会有一些优势,尤其是女性,外貌歧视几乎到处存在,这种情况应聘秘书、前台、空乘等岗位时更加明显。
不少企业人事负责人认为,将应聘者的形象列入考察范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招聘行政人员和销售人员时,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外貌条件较好的员工,在和对方建立合作关系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更好,更容易得到信任。但是像IT、建筑、测绘、财会这类专业性很强的职位,则更看重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对外貌上的要求会略低。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考量是全方位的,长相不起决定性作用,只是同等条件下,他们会更青睐外貌更好的学生。可见,“外貌协会”成员确实不少。
“面子工程”必不可少,不过不一定要整容
研究表明,长相一般更有亲和力
据美国和加拿大一项调查显示,长相一般的人更易受人信任。研究者采访了1300名受访者,其中83%的人称,自己更信任那些长相平平的人。
对任何事情,人们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归因。如两个女雇员都在工作中取得了同样出色的成绩,其中一位美艳过人,而另一位相貌平平。在这种情况下,对她们不甚了解的人,就很可能产生不同的归因。对于前者,人们很容易认为她更容易靠外表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帮助,因而成绩并不能代表才智与工作能力;而对于后者,人们更倾向于做内在的归因,即认为她的成绩是靠才干与实力获得的。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太漂亮的人常被认为是爱慕虚荣、处事随便或缺乏能力的。因而外表与内在的差异常常被放大,形成刻板印象,“美女无大脑”之类直指美貌与智慧不能并存的说法,虽然不符合实际,却为人津津乐道。
人们很容易意识到美貌的影响力,因此可能对自己的行为矫枉过正。如推销人员登门促销,此时人们对彼此了解很少,信息很模糊,而决策又涉及到双方利益。毫无疑问,英俊或漂亮的人的吸引力要更高一些,但接下来,理性的客户感到吸引力来自于人而非产品,进而可能会对这些漂亮的推销员心生警惕,降低了对他们的信任。这种情况也常见于公司或部门进行招聘面试,或者是男女相亲约会时。文学和电影作品普遍将善于欺骗乃至诈骗的人描绘为外表出众的形象,这也体现了社会集体无意识中对美貌的一种防范与偏见。
面子要做,里子更要足
近四分之一的整形大学生纯粹为了应付招聘面试,并没有对整形所产生的影响有长远考虑。浮躁、怕吃苦、眼高手低,害怕挫折,过分强调客观条件等等,大学生整形群体很能反映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心态。
大学生的外貌并非招聘单位的最核心指标,很多外表不算出众的人通过自身努力,也同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
求职者正视自身的不足,同时看到自己的优势,制定一个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找准定位并尽早作出职业规划,而不是到了临近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职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