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90后登场 赛技术晒个性
2013-09-17 11:15 点击量:1278 来源:四川日报
烫着洋气的卷发,穿着洁白的围裙,9月16日上午,在省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的家政比赛现场,22岁的农民工陈玉琴看上去亮丽清新,她动作熟练地在婴儿人偶上轻柔按摩,进行比赛。
在本届技能大赛上,像陈玉琴这样的“90后”农民工占了五分之一,较上一届人数有大大增加,其中,最小的参赛选手仅17岁。与他们的父辈相比,这是一个朝气蓬勃、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群体,也是一个个性鲜明,对薪酬待遇、劳动条件、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的群体。
更自强:提高技能拿“白领”月薪
4年前,高中毕业的陈玉琴到雅安市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当上一名保姆。最初的工作是给雇主家里打扫卫生和做饭,每个月收入有1500元。但陈玉琴不满足于此,在工作之余,她又学习起家庭护理和插花等技能。2年前,她参加了省第四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凭借良好的技能获得三等奖。
得奖后,陈玉琴信心大增,服务能力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薪水一路上涨,涨到了每月3000多元。现在,她除了在雇主家里从事家政服务,还为所在公司培训新入行的人员,每月总收入有5000多元,相当于“白领”的收入水平。“我是奔着大赛一等奖来的!”这次参赛,陈玉琴做了精心准备,她的强项是电脑、英语和婴幼儿护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政业不是简单地做保姆,打扫卫生和做饭之类的活儿,而是要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陈玉琴说,未来她还想进大学学习管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我的梦想是自己开一家家政公司”。
据省农劳办副主任、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曹庆介绍,本次参赛的“90后”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家政、美发、数控车工等比赛项目。“农民工要想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必须与产业对接,提高劳动技能,而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曹庆坦言,在这方面“90后”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年轻、懂电脑和英语,接受新事物能力快,思想灵活。
更自信:按照兴趣选择就业方向
据了解,本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平均年龄32.1岁,具有高中、中专或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占73%,学历水平也大大提高。
17岁的淳锦来自苍溪县农村,现在是苍溪县职业中学的一名学生。因为很喜欢装饰房间和做菜,她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当地劳动部门举办的家政培训。“我很喜欢种花种草,也喜欢做各式各样好吃的。”淳锦说,她选择学习家政完全是出于爱好,虽然来参加比赛的都是全省家政行业的佼佼者,但她丝毫没有紧张,“我带着兴趣来参赛,也将比赛当做是开阔眼界的平台。”话语间,透着这位“90后”独有的自信。
焊接组的裁判员王敏是乐山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他说,他们学校1万余名在校生几乎全是“90后”,许多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这批‘90后’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相比具有的优势是有文化,喜欢动脑筋,但缺点也很明显,不愿意干体力活,在耐力和耐心上有待提高。”
王敏强调,他们学校将要抓住“90后”的优势,在学生兴趣培养和实用技能培训上加大力度,根据时代特点以及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让“他们摆脱眼高手低的问题,尽快成长”。
更自尊:不喜欢被叫做“农民工”
22岁的李宁来自雅安,他是数控车工组的参赛选手。拥有大专学历的李宁毕业于雅安市航空联合技工学校,学习机电一体化。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就被当地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聘用。
李宁说他很不喜欢“农民工”这样的称呼。“外界通常对农民工的理解就是建筑工人、工厂工人等。”李宁认为,自己熟练掌握了数控编程和计算机绘图,“我更喜欢‘职业技术人员’这样的称呼。”
来自绵阳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马勇,带队参加了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在他看来,“虽说‘90后’农民工的户籍还在农村,但现在再用‘农民工’这个词汇来统称这些技术人员,已经不够准确了。因为高知识、高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多。”“‘农民工’的称呼只是阶段性的,也许20年后这个词就消失了。”曹庆坦言,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户籍制度、社保制度改革的深入,农民工身份将逐渐发生变化,称呼也将发生改变。(庞莹 张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