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走出就业寒冬
2012-11-14 11:54 点击量:2162 来源:成都人才网
2010年总共有63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11月22日 中国广播网)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近几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困难面前,毕业生们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要积极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赢得主动,找到工作。
首先要切实转变"就业定终身"观念,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首先要学会生存,这就必须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要知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职业是可以变化的,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大学生要以平常心对待第一次就业,即使初次就业不理想,以后还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业时就大可不必顾虑重重。
其次要转变狭隘的"专业对口"观念,不为片面对口而求用有所长。事实上,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只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加上一段时间的磨练,就能够胜任。因此,毕业生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就业的岗位专业不对口,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只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就会很快适应工作,因此毕业生在就业时,只要觉得自己还能去做,就可以选择这个职业。如果一开始自己把就业范围定位在某一个狭小的框架内,那就业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再次要转变就业"盲目攀高"的观念。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不盲目攀比"三高职业"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和"六点工作"即(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千万不要把就业思路定在"非当公务员不可"、"非要留大城市不可"等等,应当依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有时必须退而求其次,应把就业愿望与自身条件、就业实际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才紧缺的岗位去。
总之,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这既是个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一个基本保证,也是社会稳定的一个调节阀。期待更多的毕业生及家长及时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理性择业,以多种方式实现广泛就业,尽快走出就业的寒冬。